摘要:政府补贴国企亏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但其效果备受争议。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探讨,从政策的角度、企业的角度、市场的角度、国家的角度四个方面分析补贴亏损企业的利弊,旨在为读者深入掌握该话题提供参考。
一、政策的角度
1、政府补贴国企亏损行为的合法性
政府补贴国企亏损是为了保证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正常运转。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政府对国企的财政支持是必要的。从政策层面来说,政府补贴国企亏损并非不可行之举。
2、政府补贴国企亏损行为的过度与不当性:
政府补贴亏损企业容易导致输血型国企的产生。企业仅凭补贴得以生存,无法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起经营自主权,进而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突出的健康企业。
3、政策缺陷引发争议
政策缺陷过多也导致了各方对政策的质疑,比如由于政府资金一般来自财政,对政府的预算性质及支出对象有着严格的要求,过度或无计划的资金投入就有可能导致政策效果不彰,最终成为纯粹的浪费。
二、企业角度
1、紧急救援的重要性
国企要面对各种挑战,当企业陷入严重经营困境时,政府的财政支持帮助企业摆脱困境,重获立足点。政府补贴亏损企业可以说是企业的“救命稻草”。
2、企业依赖性突出
如果企业长时间依赖政府补贴生存,则很可能降低其经营决策的自主性,失去了应有的创新动力、竞争力优势。补贴亏损企业可能成为企业依赖政策、依赖补贴的起点。
3、短期利益与长远风险的取舍
企业必须把经营工作视为长远规划,而非短暂的经营计划。补贴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带来一定的盈利,但在长期里,财政性的资金注入可能不仅不能解决企业的根本性问题,反而进一步打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财政的巨大负担。
三、市场角度
1、影响市场公平
国家对企业进行资金注入,会导致某些关键市场环节出现不必要的垄断,从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状况。
2、影响市场秩序
长期的资金注入还会影响市场自律的行为,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正确制止,那么将会对整个市场系统产生不利、进而使市场出现大范围的混乱与失控。
3、阻碍市场培养独立核心竞争力
补贴虽然能够短时间内稳住企业生存,但是却防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造成企业的发展失去长远竞争力优势,进一步削弱整个市场发展集体的竞争力。
四、国家角度
1、缩小社会福利空间
财政支持企业,势必减少政府可以用于改善迫切需要的社会民生的开支,从整体上缩小了国家对社会福利的资金投入空间。
2、挑战财政实力
国家层面上,政府为企业投资是需要征收税收来支撑的。如果为了企业的生存而无限制度地投入财政支出,那么将危及国家财政实力的完整性。
3、国企与其他企业的“不平等角逐”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向一方凸显了某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不平等角逐”态势。这样的做法导致国企在商品交易市场中可以比其他企业“占尽优势”,从而破坏其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生存环境。
五、总结:
政府补贴国企亏损,其效果是有正反两面的,既能壮大企业,促进企业生存发展,又会加大财政支出,影响社会福利与市场竞争,在公共利益面前应该实事求是考量其利弊,不能片面追求官商合作。
本文由企业补贴整理。
企业补贴服务热线:18979997666,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rue.net.cn/chanye/xinnengyuan/2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