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国内企业出口补贴的调查及其影响分析。我国企业出口补贴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自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补贴政策逐渐进入国际贸易问题的讨论范畴。本文将从法律、经济、政治、环境四个方面对企业出口补贴进行深入探讨。
一、法律方面
企业出口补贴是世界贸易组织所禁止的一种补贴形式。补贴使得企业得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从而造成其他国家企业的损失。中国政府在2004年启动了一项企业出口补贴调查,调查主要针对五大出口行业,即机电、纺织服装、化工、冶金、建材。调查结果显示,存在大量的企业出口补贴违法行为。政府随即采取的措施是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的企业进行处罚,并下发新的出口补贴管理办法。
在法律方面,企业出口补贴的调查和管控都需要加强。政府要坚决打击任何违法行为,保证公平竞争;企业也要自觉遵守法规,不得利用出口补贴制度从事反公平竞争行为。
二、经济方面
企业出口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出口,从而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然而,如果过度依赖出口补贴,企业在世界经济下行的环境中很难生存。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对补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补贴管制行列,这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此外,企业出口补贴的实施对国内市场形成负面影响,导致国内资源被过度倾斜。
经济上的最佳选择是让市场自由运作。政府可以采取改税制、降低企业成本等措施,鼓励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率,以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三、政治方面
企业出口补贴也有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在出口补贴政策上往往会考虑到国家整体利益,因此,在出口补贴的调查中,也考虑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企业的竞争优势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排除不公平竞争对维护国家的利益至关重要。
政治因素的影响表现在国家间的公平性和合作性。对于出口补贴,国家间都应该在尽可能保证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促进合作,实现双赢。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应该尽力避免出现反制措施,把握贸易规则变化的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
四、环境方面
企业出口补贴的实施也牵涉到环保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出口订单,不得不牺牲环保成本,从而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保护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成为未来中外贸易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在企业出口补贴的管理中,应当加强对环保问题的考虑。为鼓励企业注重环保成本,政府可以给予环保技术研发的财政支持、加大对环保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建立环保考核打分制度等措施。
五、总结:
企业出口补贴调查的结果表明,企业出口补贴普遍存在违法现象,在法律、经济、政治、环保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强执法,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国家维护贸易公平竞争环境做出贡献。本文由企业补贴整理。
企业补贴服务热线:18979997666,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rue.net.cn/chanye/jieneng/28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