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企业补贴 > 小微企业补贴政策

爆雷企业以工代训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爆雷企业的阴霾)

摘要:以工代训补贴:爆雷企业的阴霾,早已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话题做详细的阐述,分别是:政策背景、现实问题、监管缺失、未来展望。

一、政策背景

1、以工代训政策原意:以工代训便是指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把应该招用的无业人员委托给某些机构,由机构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直接支付委托培训费用,培训结束后,机构将受训人员派遣到企业工作,企业直接支付工资,相当于免费聘用受训人员。

2、政策漏洞:试想,如果企业将招用的员工全部转委托培训机构培训,让培训机构派遣人员上岗,这样企业就不再需要为员工买工伤保险、交其他社保费,也不用为员工准备床铺、食品等与生产无关的支出。这种做法免费用工的企业并非个例,已成为爆雷企业招新员工的基本操作。

3、政策调整:根据新修订的《国务院关于调整政府职能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决定》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和规范委托培训管理的意见》要求,委托培训机构应当与受训人员签订《职业技能培训协议》,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培训合理、有效、规范,即将那些以委托培训回避用工主体责任的公司拉回到规范用工的轨道。

二、现实问题

1、恶性市场行为:以工代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滋生了一系列息息相关的恶性市场行为,如虚假培训、虚假就业、用工主体欺诈等,不仅损害了受训人员的权益,同时也极大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2、员工权益难以维护:以工代训的一个难点在于,受训人员虽然签订了培训协议,但协议内不明确约定派遣机构和用工主体的矛盾纠纷时,员工往往处于劣势地位,无力维护自身权益,而机构则常常因为缺乏执照等经营许可证照被当做“黑中介”,一旦爆雷倒闭,受训人员无从讨要工资。

3、冒牌教育机构获利:在以工代训市场上,由于机构参差不齐,非法机构的占比较高,冒牌教育机构等P2P模式单边获取利润,非法代理机构破坏受训人员的选择权益,使市场出现一些恶性循环。

三、监管缺失

1、政策执行标准不明:调研显示,政策执行标准不明,国家委托培训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地区监管职责不清晰,无法发现监控问题。

2、部门职责不一:多个部门共同进行监管,出现了过多的重叠,也因为权责不明导致形同虚设,监管职责无从落实。

3、地方监管体系不完善:地方企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招募业务员再进行销售,与其本身并无直接关系,因此地方监管异地,在法律和行政方面来说很难保证,监管体系不完善。

四、未来展望

1、提高委托培训的义务性:消费者不应承担电话诈骗的巨大损失,当客服电话诈骗后,消费者亦可向沟通配合好的三方银行报事反映投诉,以及通过法律渠道借助国家资源来追索相应损失。

2、加强对市场扭曲行为的监管:对于普遍存在的市场失灵,改革更需要宏观权力介入,通过垄断监管、资产证券化等协调市场基础设施,修改财税政策来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

3、健全市场监管体系:通过国家级行为干预式的应急管理体系,引入地方及社会力量,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提高以工代训的监管水平,在工业化升级的过程中,防止资本市场崩盘。

五、总结

以工代训主要作为企业用工外包的一种形式,在执行中也带来了一些隐性成本。在以后的政策推展与制定中,权益表达与政策配套的多方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各地监管的理念也应够及时更新与创新,市场监管也应摆脱有限究竟的局面,让市场成为有序且言之有物的,以此安放政府、市民和企业的利益点,来真正逐渐完善市场监管规则。

本文由企业补贴整理。

企业补贴服务热线:18979997666,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rue.net.cn/chanye/jieneng/2876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897999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