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残联补贴惠企,共建共享社会成为推进中国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残联补贴惠企,共建共享社会进行详细阐述。
一、政策背景
残联补贴惠企,共建共享社会是在国家倡导的“共建共享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法》,明确了“残疾人享有同等权利、同等机会”的原则,在推进残疾人融入社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鼓励企业聘用残障人士,促进他们融入社会,国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其中就包括了残联补贴惠企计划。该计划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对企事业单位在聘用残疾人、设置残障用工岗位、改善残疾人用工条件等方面予以支持。
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聘用残障人士,实现残疾人就业的共建共享目标,逐步形成了涵盖多个领域的共同合作机制。
二、合作模式
残联补贴惠企,共建共享社会在合作模式上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政府与企业联合合作。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支持企业聘用残疾人、购买残疾人劳动力等,企业则提供安全的劳动环境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
2、企业间联合合作。在聘用残疾人方面,大型企业往往会在招聘、培训等方面采取与中小型企业的联合合作模式,互相帮助,共同实现目标。
3、企业与残疾人协会联合合作。残疾人协会可以提供给企业残疾人的相关信息,协助企业招聘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等服务。
三、推动力量
残联补贴惠企,共建共享社会的推动力量在多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引导。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对企业聘用残疾人予以支持,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2、企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承担起了自身的社会责任,聘用残疾人也成为了一种新的企业社会责任。
3、社会道德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爱人如己”、“同舟共济”的价值观被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特殊社群的需求。
四、效果分析
残联补贴惠企,共建共享社会的推进,重点在于聘用残疾人,通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一系列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出来:
1、壮大中国经济。解放残疾人的生产力,让他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对于稳定中国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聘用残疾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残疾人需要被尊重和关注,有效降低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
3、实现残疾人自身价值的价值。通过残疾人的工作就业,残疾人不但获得了精神满足,也能获得经济收入,提升了自我实现的价值。
五、总结
本文详细阐述了残联补贴惠企,共建共享社会在政策背景、合作模式、制定力量和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情况。残疾人融入社会是推进共建共享社会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中国特殊群体的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由企业补贴整理。
企业补贴服务热线:18979997666,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rue.net.cn/chanye/jieneng/2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