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关注的热点话题,政府出台了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然而近年来企业普遍不发放该项补贴,甚至有政策遇冷的情况发生。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补贴企业不发,政策遇冷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政策内容解读
大学生就业补贴政策是指为了鼓励企业招录应届毕业生而制定的一项补贴政策。政策具体内容为,企业从应届毕业生中录用1人及以上,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每人每月500元的岗位补贴。而政府则提供50%的资金支持,另外50%由地方政府出资支持。这个政策的出台旨在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减轻大学生的压力,通过政府的经济支持,鼓励企业录用更多的应届毕业生。
二、企业不愿发放原因分析
虽然政府控制了劳动力成本,但增加就业成本的效果却被否定,因为其实很难真正推动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解放,反而采用了直接发放给大学生的方式。那么,为什么企业不愿意发放大学生就业补贴呢?
首先,企业招聘主要以人才实力、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等为考量标准,而不只是大学文凭本身,所以技术或创业型企业更加不看重应届毕业生的学历,对补贴政策缺乏感应;
其次,企业担心在应届毕业生入职前阶段会出现“拿钱跑路”现象,而对于此项成本企业无法限制应届毕业生私自离职;
当然,还有一方面原因是企业经营成本和招聘成本过低,补贴方案起不到鼓励招聘的疏通财政资金的作用,企业并没有因此节省多少费用。
三、政策遇冷的解决方法
既然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解决呢?从政策本身方面,应该注重强调政策红利,才能真正提高储备人才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于招聘的人才进行长远规划。为企业扩招提供宽松的环境,建立健全的用人制度,尤其对于毕业生或者应届生来说,政策的针对性较强,主要就是应该坚持优秀复合型材料之间的联合和扩展基地和资源的整合,加强企业与母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更好的进行指导和就业指导,同时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与创新素质,提高应届毕业生的职业素养。
从政府方面来说,也应该加强财政扶持,让企业招聘更多应届毕业生,增加补贴的发放力度,鼓励企业扩大招聘规模,给企业提供更多的优惠措施,增加用人单位对于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信心。
四、未来展望
通过政策、组织和市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合理规划和主动布局,既能推动教育制度改革和应届毕业生就业机会多样化,同时从根本上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难题,需要从产学研三方面的紧密合作出发,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改善就业环境,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注重实践质量,以实际行动促进应届毕业生就业,使大学毕业不再成为“待业人员”的集散地。
五、总结
总之,大学生就业补贴企业不发,政策又遇冷,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问题,既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领,也需要市场的开放与合作,同时也需要企业自身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和企业应该展开更多合理的调整和整合,才能真正推动应届毕业生的就业。
本文由企业补贴整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rue.net.cn/chanye/jieneng/15339.html